- 作者:孙国栋
- 来源:
- 时间:2021-03-25 10:39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是必修课,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在吉林省地方历史上,松原是有党的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早期中共党员的活动到柳青庭举旗抗日;从张义堂创建松原第一个党支部到蒙古骑兵团英勇杀敌;从梁士英舍身炸敌堡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到新中国的诞生……
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一直是松原广大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际,中共松原市委党史研究室为您打造一份松原党史“佳宴”。定期推出松原百年党的历程中那些可品、可读、可思、可悟的历史知识,供您学习。在愉悦身心的同时,让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热爱家乡、热爱松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重视开辟东北地区党的工作,多次讨论东北地区工人运动和建设东北地方党组织问题。由于东北所处的特殊环境,未经受大革命的洗礼,群众的发动不充分,因此满洲省委派人到东北各地开展活动。
1923年3月,受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的指派,北京铁路总工会负责人陈为人、京汉铁路总工会秘书(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李震瀛到哈尔滨从事党团工作。同年10月成立了东北最早的中共组织之一——中共哈尔滨独立组,陈为人为负责人。
此后,陈为人、李震瀛到大连,任国桢到奉天,张锦春到长春,分别建立了当地的中共组织。1926年2月,中共北满地委在哈尔滨成立,吴丽实担任书记,负责组织和领导长春以北及中东铁路沿线党的工作。根据中共中央的要求,北满地委除了在各地开展建党工作以外,还十分注重在中东铁路沿线,包括从绥芬河到满洲里、哈尔滨到长春,设立交通联络站。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了八七会议。1927年10月,中共中央派遣顺直(河北)省委组织部长陈为人到东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陈为人在哈尔滨主持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会议选举陈为人为书记,确定党在东北最主要的工作是工人、农民、军事运动。会议还要求党的组织必须全体动员,随时随地开展斗争,举行暴动,破坏与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革命政权。1928年9月,中共满洲省委正式成立,陈为人担任省委书记,统一了对东北党的组织、党的工作的领导,恢复和发展了党的组织。省委成立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到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到1928年末,党员已发展到270多人。
中东铁路陶赖昭段老少沟铁桥
1928年8月,松原开始有了中共党员的活动。1928年8月10日前后,30多名中共党员由满洲里到中东铁路沿线开展工作,其中10余人在扶余县三岔河停留,并同当地的爱国人士任隆奎取得联系。经任隆奎介绍,在当地进步人士、陶赖昭报馆陈某的帮助下,从满洲里来的共产党员张齐天同绿林“草上飞”首领见面,策划炸毁中东铁路陶赖昭段的老少沟铁桥,切断军阀部队南北调运的大动脉。由于敌人早有察觉,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电令吉林保安司令部、吉林省公署饬令扶余县公署“严加缉拿”,并令张家湾(德惠)齐团长“密赴该处,严密防拿”,并驻军守桥,炸桥计划未能实施。其余20余人分赴长春、吉林、奉天等地。
1930年5月30日,在扶余街道发现的两份抗日传单
1930年5月30日晨,扶余县公安第六区分局(三岔河)警察在街道上发现两份刊有“破坏国民党政府及军阀政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一切帝国主义”、“没收土地,平均分给农民”、“以罢工、罢课、罢市、武装暴动纪念五卅惨案”等内容的中国共产党东省委员会传单。当局立即派便衣四处搜查。
韩守本
在早期的共产党员活动中,共产党员韩守本在松原也有很大影响。韩守本,1903年生,扶余县人,1915年在扶余城隍庙小学读书。1921年高小毕业后,在大洼屯当了两年小学教员。1924年春,插班考入吉林省立第二师范文科班读书。1925年,经长春地下党员张锦春介绍,韩守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他一起入党的还有他的同学、扶余人王溱(贞)。1926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建立的第一个支部——中共长春支部在长春诞生,韩守本任书记。1927年2月,国共合作时期,依靠共产党员的力量,成立了国民党吉林省临时党部。韩守本、赵尚志等3人为常务委员。后因私刻国民党吉林省委印章被日本特务告密,韩守本与赵尚志被捕入吉林第一监狱。狱中,他俩只承认自己是国民党员,没有暴露共产党员身份。尽管这样,1928年末至1929年初二人在狱中期间,应吉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要求,吉林省政府还是向扶余、乾安等地下发了公函,下令严拿共产党员王溱(贞)等6人,并附包括韩守本在内的吉林省中国共产党详细调查表7纸。其中涉及境内扶余县2人。尽管反动当局尽力追查,却始终没有结果。1929年5月,获得无罪释放。
早期共产党人在松原境内宣传革命真理,传播革命火种,深入工人、农民、学生中开展革命活动,为松原中共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