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上级工作动态

党中央和毛泽东情系东北抗联的三封电报

   九十二年前的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在十四年抗战中,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歼灭了大量日伪军,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东北抗联的斗争,历来是十分关怀和高度重视的,并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就十分关怀处在抗日斗争最前线的东北抗联指战员。 

    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在大会开幕之日,毛泽东以“二苏大”主席的名义,起草了给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义勇军的慰问电。 

    东北人民革命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东北抗日联军经历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和抗日联军三个阶段。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中共满洲省委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到南满,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珠河,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先后创建了磐石、海龙、珠河、巴彦、汤原等十几支反日游击队,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七个军。东北人民革命军在中共满洲省委和当地党组织领导下,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的斗争,多次粉碎日伪军的“讨伐”和围剿,给日伪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在战斗中,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抗日将士前仆后继,捐躯沙场,如金伯阳、童长荣、赵一曼、李红光等,为了民族解放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图片

   

     1934年1月22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 

 

    身在江西的毛泽东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牵挂着身处抗日救国最前线的东北抗日军民。“二苏大”开幕之日,在与曾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商议后,毛泽东以“二苏大”主席的名义,起草了给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义勇军的慰问电。慰问电的开头,毛泽东使用了“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义勇军,亲爱的同志们”这样的称呼。 

    慰问电指出:“大会向你们英勇抗日的战士致热烈的革命的敬礼!” 

    “大会对你们坚持进行着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表示无限的同情”。 

    “大会希望你们继续坚持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武装更广大的民众,肃清与驱逐投降帝国主义的动摇的领袖,没收一切卖国贼的财产来充作战费”。 

    “大会相信中国的苏维埃运动,必将迅速的粉碎帝国主义、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发展到中心城市去,和你们的行动取得更高度的配合,完全驱逐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出中国,创立自由独立的苏维埃新中国”。 

    毛泽东的这封慰问电,高度评价了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义勇军的斗争,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苏维埃对正在浴血奋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东北抗日军民的深切关怀,是东北抗日斗争的一份重要文献。 

    “二苏大”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尽管杨靖宇未能参会,但仍以化名张贯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慰问电和杨靖宇当选中华苏维埃中央执委的消息传到东北,极大地振奋了东北抗日军民的斗志。 

    二、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给东北义勇军及全体同胞电 

“东北抗日联军杨司令靖宇转: 

东北抗日联军的长官们,兵士们,政治工作人员们! 

    在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开会的时候,我们代表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及共产党所领导下的抗日军队与游击队,向沦陷在敌人统治下已七年多的东北同胞们,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的东北抗日军队,表示最深刻的同情,并向你们致最崇高的民族革命敬礼! 

    ...... 

    我们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忘记沦陷在敌人铁蹄统治下的东北三千万同胞,我们也不会忘记在最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民族死敌作长期斗争的亲爱的同志们。八路军一个支队曾到冀东游击,希望在东北各地的民族志士及全体同胞,在敌人后方响应与敌进行更加长期的持久的艰难的游击战争,更加巩固和扩大各党派各阶级各军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准备我国军队在将来反攻,而达到收复东北的目的。 

    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万岁! 

    东北抗日联军及一切抗日义勇军万岁!”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被毛泽东称为“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全会正确分析抗日战争的形势,规定党在抗战新阶段的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巩固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统一全党的思想和步调,推动各项工作迅速发展。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如既往地重视东北抗日斗争,高度评价东北抗日联军的地位和贡献。 

    从1935年冬开始,东北人民革命军各部在中国共产党东北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着手组建抗日联军。1936年2月20日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根据宣言精神,自1936年2月至1937年10月间,陆续编成了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活动范围遍及南满、东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东北抗联孤悬敌后,在敌强我弱、环境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浴血奋战、周旋苦斗。“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就是当年艰苦斗争生活的真实写照。抗联指战员在杳无人烟的林海中行军,在滴水成冰的雪原里露宿,忍受着饥饿与寒冷,同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有效地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势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光辉战绩受到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高度赞誉,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东北抗联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东北抗日联军作出了赞誉,精辟地论述了东北抗联的斗争对于全国抗战的价值:“例如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给杨靖宇及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们的慰问电,集中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东北抗联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充分肯定了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任务和光明前途,重申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到底和收复东北失地的坚强决心,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杨靖宇在东北抗联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 

    三、中共中央1949年5月14日给东北局关于东北抗联问题的电报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东北抗联从总体上进行了高度评价,作出了明确结论。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和陈云在沈阳听取周保中、冯仲云等关于东北抗联14年斗争情况的详细汇报。在听完汇报后彭真动情地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十余年的历史中,最为艰苦的时期有三,第一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二是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第三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这一论述从党的历史的高度鲜明地体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对中国革命的牺牲和贡献,显示了东北抗联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崇高地位。 

    在党中央一系列指示的基础上,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所作《关于前东北地下党组织之党员与抗联干部的决定》指出:“前东北地下党组织之党员与抗联干部同志们,在党中央领导与抗日救国的总的政策之下,曾在极艰难复杂环境中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洲国进行了长期的残酷的英勇斗争,曾得到东北人民的爱戴。‘八一五’东北光复初期,又协同苏联红军及八路军、新四军,最后击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了东北。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不可分的一部分。杨靖宇同志等和一切为反抗敌伪而英勇牺牲的东北人民无名英雄们是永垂不朽的,应该永远纪念他们”。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5月14日,毛泽东亲笔为党中央手写了给东北局的电报。毛泽东指出: 

    “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 

 

图片

 

    毛泽东手迹:“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根据毛泽东1949年5月14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致东北局并告有关负责同志及中原局电手稿复制,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在这封电报里,毛泽东充分肯定了东北抗联的独特历史贡献,强调要承认和尊重东北抗联的历史功绩。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抗战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党中央和毛泽东关心爱护东北抗联的三封电报,是对东北抗联十四年抗战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 


   主       办: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辛  里    李久彪 

中共松原市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吉ICP备11001432号-1
中共松原党史研究室主办   联系电话:0438-2292752
Copyright?2001-2010 by www.sy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